最近正在看一本書「如何閱讀一本書」
原本對這本書的期待只是希望可以增進自己讀書的效率或吸收能力
不過在讀了之後卻發現這本書的內容不止可以幫助到以上的期待
還有更多可以深思的部分
尤其最近台北的街頭發生了令人遺憾的事情
相對於這幾天剛好看到的這個章節
更讓我多了一些感觸
「化解爭議」是書裡的一個小篇章
內容是在告訴讀者
當你在閱讀一本書遇到和作者產生觀念上的衝突時
該如何透過各種方式來化解這些爭議
事實上本書所寫的方式
即使拉到現實生活中也是相當不錯的應用
以下節錄書裡的幾個段落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化解爭議」- P.149 ~ P.150
(前略)
一個人如果看不出所有理性的人都可能達成一致的意見,那他就會對波濤洶湧的討論過程感到絕望。注意我們說的是「可能達成一致的意見」,而不是說每個有理性的人都會達成一致的意見。就算他們現在不同意,過一陣子他們也可能變成同意。我們要強調的是,除非我們認為某個不同的意見終究有助於解決某個問題,否則就會徒亂心意。
人們確實會同意,也會不同意的兩個事實,來自人類複雜的天性。人是理性的動物。理性是人類表達同意的力量泉源。人類的獸性與理性中不完美的部分,則是造成許多不同意見的原因。人是情緒與偏見的動物。他們必須要用來溝通的語言是不完美的媒介,被情緒遮蓋著,被個人的喜好渲染著,被不恰當的思想穿梭著。不過在人是理性的程度之內,這些理解上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。從誤解而產生的不同意見只是外表的,是可以更正的。
當然,還有另一種不同的意見是來自知識的不相當。比較無知的人和超越自己的人爭論時,經常會錯誤地表示反對意見。然而,學識比較高的人,有權力指正比較無知的人所犯的錯誤。這種不同意見所造成的爭論也是可以更正的。知識的不相當永遠可以用教導來解決。
還有一些爭論是深深隱藏起來的,而且還可能是沈潛在理性之中。這種就很難捉摸,也難以用理性來說明。無論如何,我們剛剛所說是大部分爭論形式---只要排除誤解,增加知識就能解決這些爭論。這兩種解藥儘管經常很困難,通常卻都管用。因此,一個人在與別人對話時,就算有不同的意見,最後還是有希望達成共識。他應該要準備好改變自己的想法,才能改變別人的想法。他永遠要先想到自己可能誤解了,或是在某一個問題上有盲點。在爭論之中,一個人絕不能忘了這是教導別人,也是自己在受教的一個機會。
問題在許多人並不認為爭議是教導與受教的一個過程。他們認為任何事都只是一個觀點問題。我有我的觀點,你也有你的,我們對自己的觀點都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力,就像我們對自己的財產也有同樣的權利。如果溝通是為了增進知識,從這個角度出發的溝通是不會有收穫的。這樣的交談,頂多就像是一場各持己見的乒乓球賽,沒有人得分,沒有人贏,每個人都很滿意,因為自己沒有輸---結果,到最後他還是堅持最初的觀點。
(略) 相反的,我們認為知識是可以溝通傳達的,爭議可以在學習中獲得解決。如果真正的知識(不是個人的意見)是爭議的焦點,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,這些爭議或者只是表面的,藉由達成共識或心智的交流就可以消除掉,或者就算真正存在,仍然可以藉由長期的過程以事實與理性來化解。有理性的爭議方法就是要有長久的耐心。簡短來說,爭議是可爭辯的事物。除非雙方相信透過相關證據的公開,彼此可以藉由理性來達成一種理解,進而解決原始的爭議議題,否則爭議只是毫無意義的事。
我停頓好幾個禮拜了....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完這本書 :(
回覆刪除果然你的活動很多
回覆刪除所以忙到沒時間看書
我看到最後
我會比你早看完~~~
建立在理性上的理論,是這樣沒錯。
回覆刪除是啊
回覆刪除現實生活中
人總是跟著情緒跑
要理性辯論是需要練習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