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直很喜歡推理偵探這類的題材,不論是小說、漫畫、電視或電影,不過近來偵探推理的小說比較少看,原因是常常會覺得自己被作者牽著鼻子走,但是對於這種需要花腦筋思考的情節還是很愛,像是每個禮拜一 AXN 播的 CSI 影集一定會準時收看,但是邁阿密的系列就覺得還好,因為邁阿密系列比較像是動作片,科學辦案的部分比例上總覺得少了很多,每次看到裡頭的組長何瑞修老是拿著槍飄來飄去的就覺得很想笑(網路上看到大家給他的戲稱何公飄還真是一整個貼切)。
(底下會講到電影–神探的情節,怕踩到地雷的請小心。)
最近在衛視電影台看了一部香港的電影「神探」,由杜琪峰導演,劉青雲主演的一部帶了懸疑色彩的偵探片。覺得這部電影的角度十分有趣,戲中的設定,劉青雲飾演的主角陳桂彬是一位破案天才,但他有一個神奇的能力,就是可以看到人內心的鬼。主角在自己前任長官的告別晚會上,割掉自己的耳朵當作禮物送給長官後,被認定精神失常提前退休。原本不再辦案的陳桂彬,因為另一位主角–重案組督察何家安手中的一件懸案打破了安靜的生活。
電影最吸引我的部分,就是主角那個有趣的能力,從他的眼中可以看到棲息在人心中的鬼,有的人只有一隻鬼,也有的人心中住了六、七隻的鬼,像是電影裡的主要嫌犯,從主角的眼睛就可以看到棲息在他心裡的七隻鬼。
在偵察的過程中,主角透過觀察模仿嫌犯的行為,去瞭解整個案子的經過與發展,不過片中多了些奇幻元素,並非是純然的科學邏輯推演,不過我想導演主要的目的也不是要拍一部像 CSI 那樣的科學辦案片,而是在透過主角這樣神奇的能力,來表現人在遇到各種狀況時,尤其是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,內心會有怎樣的掙扎妥協與黑暗面。
這部片的結局頗耐人尋味,一個原本心中坦蕩光明的人,再遇到一連串的遭遇後,內心也會有些許的黑暗產生,如果任由這樣的黑暗不斷的擴散不斷的放任,最後也會變成一隻鬼。
另外在戲裡,主角會看到已經不在身邊的老婆並不斷的與她對話,而當他看到自己真正的老婆時,反而認不出老婆的樣子,這一段讓我覺得感觸蠻深的,我覺得主角看得見但其實不存在的老婆,應該就是棲息在主角內心的鬼,而鬼的模樣就以主角最愛的樣子出現在他身邊,在他高興時出現或是在他想要逃避時出現,而剛好主角有那樣特殊的能力,所以他還可以跟自己的鬼對話。
鬼說的話其實就是我們想聽的話,也可以說是一種隱瞞、逃避或欺騙的實像表現,看完這部電影,讓我不禁想起陶喆的一首歌 – 鬼,歌詞裡有「如果心裡有鬼 誰和誰不算是同類 你的血在暗裡發霉 這究竟是誰在怕誰」還有最後一句「你到底怕人還是應該害怕鬼」,似乎也隱約道出了這部片的主要精神,事實上所有的鬼都是自己內心所產生的,所以要怕的還是人心,鬼,或許只是一個歸責的替代品罷了。
會在鬼月看到這樣一部片,似乎也是個有趣的巧合呢。
2008/8/10